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約拿書的四個問題 (上)


約拿書一直都是我愛的書。我想不只我,很多人都相對對這個書信熟悉;而我猜這個故事也是出現在兒童主日學以及短片動畫裡面頻率最高的故事之一吧。畢竟你上次聽主日學講俄巴底亞書,或是在Youtube三分鐘的小動畫裡面看到以西結是甚麼時候呢?

不過,我得承認,這不見的是個好理解的書。除了裡面很直白的寓意『神連外邦人都愛』之外,我總覺得裡面有深刻的含意。所以在一次禮拜六晚上帶大家聚會時,我給了大家四個問題:

    1.為什麼約拿要逃離神?
    2.
    魚腹中發生了甚麼事?為什麼約拿悔改?
    3.
    尼尼微城發生了甚麼事?
    4.
    約拿一直不聽神的話,為什麼是先知?為什麼神這麼愛他?

剛開始我只是因著方便才把問題PO上葡萄園的Line版,沒想到回應的人那麼多。所以我也統整一下,把我的心得以及我心目中的答案(畢竟有些答案是我的推測,不能算是標準)跟大家分享,最後才誕生出這篇文章。

因著目前的工作我周日時常無法聚會,所以開始會找一些網路講道來聽(有好的也歡迎推薦);後來接觸到劉曉庭牧師的八篇講道,都是在分析新舊約的一些人物和故事。裡面我最喜歡的是第一篇但以理,最不喜歡的就是約拿書。他把約拿講的一無是處,然後完全無法理解這人憑什麼當先知。但是我的想法跟他的想法不一樣,除了大衛鮑森的約拿書解經曾經講過「約拿會悖逆的理由並不單純」(他有解釋過為什麼,但當時我聽不懂,所以印象不深刻),所以我一直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後來還有神跟我說話,講有關掃羅王和約拿的事。

我過去曾經很害怕我跟掃羅王一樣。掃羅王在一次背逆之後,就被神厭棄,之後他的人生一路向下,直到他和他無辜的兒子死在戰場上。當然,現在我比較懂了,我就知道神其實很愛掃羅,用很多方法想挽回他,但因著掃羅自己的恐懼和不信,把自己帶入毀滅(有機會再跟大家談這個部分)。我當時也有這樣的恐懼。我一直覺得如同神對掃羅王的耐性有限一樣,神對我的耐性也有限。掃羅王在犯錯的時候,並不知道這個錯誤會導致毀滅;而我也覺得說不定哪一天我犯了一個什麼錯,然後神就會厭棄我,我就完了。所以我有一段時間一直活在律法主義的恐懼裡,直到有一次我把約拿書看完,神就對我說話。

神:「你覺得掃羅比較悖逆還是約拿比較悖逆?」
我:「約拿。」
神:「那為什麼掃羅會有這個下場,而約拿卻是先知?」
我想了想,就回答神說:「因為約拿愛祢。」

這個,就是我整個分享的重點,也是我四個問題主要想襯托出來的主題:

約拿跟神的關係非常好。好到一種地步,當神做出約拿無法認同的決定,約拿非拿命跟祂拼不可;因為神就是約拿的一切。

這就像是如果你朋友做出一個你打死不認同的決定,你或許會勸他,如果感情夠好可能會跟他吵一下,但最後如果他堅持,你還是會放他去。但若這人是你的另一半,那就不同了。非得吵到整個家翻過來,吵到其中一方讓步之前,這個爭執不會停止。而這就是約拿和神的關係。

但神所厭棄的掃羅卻不同。掃羅認同神,但不愛神,也不把神放在自己的中心。當神給他一個他不認同的命令,他沒問,沒反對,也沒質疑;而是陽奉陰違,命令做一半。而當撒母爾宣布神不要他當王時,他在意的卻只事先知要跟他一起回去獻祭,免得他沒面子。他重視與神表面的關係勝過實際的關係,而這是神所不喜悅的。

『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啟示錄三章15-16),熱的意思很好解,就是對神熱心;冷的意思我想就是跟約拿一樣,徹底不認同,徹底反對。神寧可我們冷或熱,因為不管冷或熱,我們的重心都在神身上,就算是反對也一樣,至少是因為太重視神而反對。但不冷不熱,就是隨隨便便。這樣也好,那樣也好,這樣就是不把神真的放在心上,只想做做樣子。

而耶穌不喜悅這件事到一種程度,祂說祂會把這樣子的基督徒給吐出去。


而我想,這也是約拿書給我們最好的提醒之一。

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大富翁的比喻


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糢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謎);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林前8b-12

有的時候,當我跟人說為什麼這世界的錢財、權利、能力、天賦以及行超自然神蹟的恩膏,以屬天的價值觀而言一點也不重要時,他們有時候會不是那麼明白。真的嗎?這一切完全都不重要?他們或許能想像『世俗』的東西不重要,但連宗教相關的也不重要嗎?帶多少人信主?教會大小?有沒有行神蹟的恩膏?這也不重要?這時候,我會拿出上面給的經文,連同大富翁的比喻來跟他們解釋。

大富翁,英文叫Monopoly......原文是壟斷的意思(所以應該較大壟斷才對)。這遊戲本來是為了證明某個經濟學理論而被發明出來的,而我相信當時得一些經濟學的學生會一邊玩著大富翁一邊學著那理論,好讓他們能夠更了解這世界經濟的運作。

那請問一下喔,如果你是那個學生,你會很在意玩贏還是玩輸嗎?你會很在意你在遊戲裡面錢賺得多嗎?應該不會吧?有沒有學到比較重要吧?賺了那些大富翁錢,根本也不能幹嘛;還不如拿來繼續在遊戲中投資,因此搞不好可以學更多。就算遊戲最後破產了,但你該學的都學了,那就可以安心離開遊戲桌了。

而我們地上的世界也是,遲早要過去,遲早要毀滅。我們肉身,人際關係,財富,技能,權利......等等等,都會消滅。但是有些東西是不滅的,其中有信望愛。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13:13

也就是說,若是我們可以從這個世界學會對神的信心,把盼望放在神身上,以及對神、對人的愛,那這些東西會存到永恆。我並不知道天上的世界,也不知道新天新地是如何,但我知道信望愛,以及許多永恆的特質,到時候是會很實用的。相對的,我們這個世界裡很有用的金錢,技能,關係,超自然恩賜等等,到那時候很可能就無用了。你想,天堂還會需要錢嗎?我個人是覺得不用,但就算要,你認為匯率跟地上的錢會怎麼比?一定無法兌換的。在新天新地,神的帳幕在人間,到時神跟人會很親近;所以代為傳話的先知應該也就不需要了。若是你緊抓地上的,就如同試著在大富翁遊戲裡賺大錢,然後期待那些錢可以換真錢一樣天真。

上面哥林多前書裡面的兩個比喻也是。一個是用孩子和成人:小時候玩官兵捉強盜,用塑膠手銬和手槍;長大了如果真當警察了,還會用塑膠手銬和手槍嗎?不會的。但想抓犯人的心是可以帶到長大的。另外一個是鏡子的比喻:當時的鏡子是銅鏡,看東西都很不清楚;相較起直接面對面,鏡子要不清楚的多。現實世界其實只是天上的『模糊版』,等到真的到天上了你才會真知道自己花了一輩子投資的究竟是什麼。

鼓勵大家,這輩子短得很,但我們努力的方向會影響到永恆。不要追逐必朽壞之物,而是讓我們專注在永恆的事物上吧!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基督徒跟耶穌的三層關係


最近找到一本有趣的小書,叫做『內室禱告』,是個年輕基督徒作家陳思國寫的。內容有意思的地方挺多,不過今天我想先分享他開頭寫的『基督徒跟耶穌的三層關係』。我沒法一個一個字打上去,加上我自己也有一點心得,所以我就用我的方式來寫吧。

首先,第一層是朋友。

『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翰福音15:15

在信主之前,我們都算上是神的僕人;不管你信或不信。因為祂要你幹甚麼你就得幹甚麼,我們是沒有力量可以抵抗的;我們現在之所以有自由意志,也做出許多不符合什心意的事,乃事祂容許我們如此。

......我必召我的僕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耶利米書43:10

尼布甲尼薩明明是個有名有權位的王欸,怎麼會是神的僕人呢?但是後來在但以理書,神為了使他謙卑,就使他發瘋了七年。他一點辦法也沒有。尼布甲尼薩如此,所有人也都如此。

但是基督徒除外,因為耶穌已經當我們是朋友了。這樣很好,因為跟耶穌有了關係;只是這個關係還太淺,也還不夠。

朋友有幾個特質:
*朋友你想見就見,不想見可以很久不見。我想這個大家都很有經驗,有些朋友你明明很喜歡很喜歡,但是工作家庭加上瑣事,搞不好一離別就是五六年;但是見面了之後,感情還是很好,還是很開心。有很多基督徒對耶穌也是這樣。他喜不喜歡耶穌?喜歡。參加特會,跟耶穌親密的會面好不好?好。但是離了耶穌,他們日子還是過得很快樂。耶穌是他的好朋友,是久久不見也沒關係的那種。

*朋友是群體行動的。有許許多多的朋友,你很習慣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是許多朋友一起的。這種朋友若是跟他落單了,不至於會不舒服,但是就是不對勁。聊這個也不對,講那麼也不對,有點小尷尬。很多基督徒在教會中敬拜禱告聽講道都很好,但是回家試著自己禱告的時候,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上面兩點是書裡的,我要加上第三點:朋友是互相尊重的。你這樣做?很好。我若覺得好,我會跟著做;我若覺得沒那麼好,我就敬而遠之,讓你去弄吧。有些人對耶穌也是這樣。耶穌你在聖經裡的教導很好,你愛這麼多人很好,宣教也很好;不過那是你的事,我有我的要忙。

很顯然,當耶穌的朋友很棒,但是這絕對不是結束。我們與耶穌不該只是朋友。

接下來,第二層的關係是家人。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羅馬書8:28-29

這裡說的很清楚,我們信主之後,我們都成了天父的養子,而耶穌就成了我們的大哥;我們就成了家人。家人的意思是什麼呢?家人的意思我們彼此有了責任。所以關於家人的部分,就要用在對教會有服事的基督徒上。

我們很清楚,雖然我們可能會不喜歡自己的家人,或是感情不好,但是當家人出事,家人有需要的時候,真正幫忙的還是家人。而這對服事的基督徒也是如此。對他們來說,教會是責任,服事是負擔,是不得不做的。或許有些人會做得很開心,但是另一些人會做得很痛苦。而若是基督徒停留在這個關係在服事主,久了會越服事越枯乾,甚至對神對人生出苦毒來。所以,停留在這個階段也是不行的。

第三層關係,也就是最棒,我們基督徒最應該與耶穌培養的關係,就是愛人。

『豈不知與娼妓聯合的,便是與他成為一體嗎?因為主說﹕二人要成為一體。但與主聯合的,便是與主成為一靈。』哥林多前書6:16-17

與娼妓聯合,我們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沒有人認為保羅勸戒的對象是在跟娼妓簽合約,或是成立甚麼聯合組織。同樣的,這裡把聯合,用在我們與主身上;並非肉體的,而是在靈上的。當夫妻或是男人與娼妓怎麼因著肉體聯合而靈也跟著聯合,我們因著愛主敬拜主我們的靈也與主聯合。那是個有如夫妻,如愛人般的特別關係。不是說你有耶穌就不能有愛人,而是說在這世上,就如同你只有一個夫妻的獨特關係一般,你也有另一個獨特的關係,是預留給神,或是任何你拜的偶像或事物的。而神渴望在那位置上,而你也會因著把神擺在那個位置上,持續愛祂敬拜祂,你跟祂就會建立類似夫妻般的親密關係。

『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馬太福音7:21-23

在希伯來人的用字裡面,有一個字很有趣,就是『認識』,因為夫妻上床同房,也是用同一個字。也就是說,有些『認識』,不是在說你知不知道他的名字,頭髮甚麼顏色,以及最愛吃甚麼料理。而是關係親密到如夫妻一般。所以說,這就讓大家知道,為什麼耶穌不『認識』他們。耶穌當然知道他們!他們的頭髮他都數過了。但是耶穌不『認識』他們,因為他們並沒有與耶穌建立如夫妻般的親密關係.....而這也是耶穌所要的。

愛人這個身分有幾個特點:
*愛人同時也會是家人和朋友。當然在這個世代有許多愛人彼此不是家人也不是朋友;但是我們講的是真正的愛人,真正的夫妻,同時也會是家人也會是朋友。所以前面兩點的好處以及責任,只要你與耶穌成了愛人也都會成立的。

*你跟朋友可以久久不見,你跟愛人一小段時間不見就會開始思念,甚至難以活下去。這個我想熱戀中的人,或是感情好的夫妻,最能體會這點。我剛開始跟小汪交往的時候,一陣子沒見還不會怎樣;但是成了夫妻之後,久不見真的是不容易。

*你可以跟朋友保持距離尊重對方的決定,但是你跟愛人必定會親密,彼此的決定都會影響彼此。以前跟小汪還是普通朋友的時候,她才不會管我襪子放哪裡,或是襯衫有沒有燙,或是多久要陪她回彰化一次。但成了夫妻之後,這些都是要去協調的。所以若跟耶穌成了愛人,耶穌所做的決定,對你的旨意,都會對你造成極大的影響;因為你會想去執行,也想了解為什麼耶穌要這樣想這樣做;若是耶穌要你做你不愛做的事,或是不認同的事,你無法像朋友一樣抽身,而是會大大跟耶穌抗議或是爭論,如同約拿或是約伯一般。

*家人在履行責任時可能是不甘願的,但你在服事你的愛人時是快樂的。以前我媽叫我洗碗我會不開心,但是若是小汪就不會那麼不爽。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如果你真的與耶穌建立這樣愛的關係,所有的服事都會是甘甜的,因為你光知道耶穌會因此多麼開心,你就會幸福了。


最後,我跟大家分享一個小小見證。我曾經有想過,為什麼神要給我這麼多祝福呢?我有看過許多基督徒比我優秀,比我更有愛,甚至比我虔誠的;但是我覺得上帝給我的祝福真的很大。究竟是為什麼?等到我看了這三層關係,我才知道為什麼。

因為我信主沒多久,我根本就忽略掉第一和第二層,我就直奔第三層。

這不是我有智慧。相反的,這是因為我自大,驕傲,甚至白目,認為創造天地萬物的聖潔造物主,有那個義務要跟我這渾身是罪,生在罪孽裡的生物建立任何愛的關係。但是,沒想到,人的愚拙卻因著神的愛而成了智慧,神還真的因此願意跟我建立關係。我想,這就是我得祝福的最大原因。不是因為我配得,不是因為我比較厲害,或是我的罪比較少。而是我誤打誤撞的,就朝著主最愛的模式邁進,就是成為深深愛祂的人。

所以,真的,我要在這裡勸大家,無論如何,都要跟耶穌建立這樣愛的關係。盡心,盡意,盡性,盡力,愛主你的神。徹底的愛祂,跟祂建立親密的關係,把祂的一切都當作比自己的事重要,因為祂比你想像的還要在意你。

願大家都可以與耶穌成為愛人。


以馬內利。

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上帝,祢會在下一個7-11停車,然後泡牛奶給我喝嗎?

說在前頭:這個真是好久好久以前寫的,是我第一次寫基督教的心得文章,久到我忘記是什麼時候了(恩祈三歲的時候是什麼時候......),而那時也沒有在檔案名稱上加日期的習慣。我還記得我寫出這篇時馬修哥很感動,奠定了我用文字來記錄神恩典的習慣。現在看來還是滿有趣的,所以在這邊分享。



這週末我跟著馬修哥的葡萄園教會上山到原住民部落努呼路馬去服事。馬修哥的老婆純純姐身懷六甲,比較不適合舟車勞頓,所以馬修哥打算讓純純姐待在南港。原本的計畫是連他三歲 的兒子Samuel也待著不去,沒想到他久久不見父親,說什麼都不願分開,管他把拔是上刀山還是下油鍋,硬是要跟,馬修哥只好把他帶了一起去。

努呼路馬是在苗栗的山上,基本上的車程是兩個半到三個小時;剛開始小朋友還有精神的又唱歌又大笑,但是出發時候晚,他休息的好像又不太夠,所以隨著時間過往他的童言童語從興奮轉成不耐,又從不耐轉成哭鬧。

 「把拔我好想喝ㄋㄟㄋㄟ喔!」Samuel一邊講一邊大哭。

 「好好,Samuel乖,等等下了高速公路,再過一個橋以後,我們就在7-11停下來,泡ㄋㄟㄋㄟ給你喝好不好?」

 他當時說好還是不好我已經忘了,我只記得過不了幾秒後他還是繼續哭鬧下去。在上路前我就發現馬修哥因著學校事務已經很累了,時常還要喃喃的唱著詩歌才不會讓 自己恍神;當時我還以為會叫陽安開車帶我們上去,他自己好好休息;沒想到馬修哥在這種狀況,還是一肩把事情扛了下來。但是小孩子哪會管那麼多,他喝不到牛 奶他就是要哭鬧,不管在高速公路的休旅車上還是世界毀滅後的無人島上。這時馬修哥也沒生氣,只是不停的用各種方法安慰他。唱歌給他聽啦,說「Samuel 寶寶好乖乖,把拔好愛你呦」來安慰啦,只差他在開車手沒空,不然搞不好也會抱過來親親哄哄的。就在這時候,我腦袋突然靈光一閃……

 ……這不就是上帝一直在對我們做的事嗎?

 在通往永恆的高速公路上,上帝開著名為「人生」的車,一邊努力的想把車開好,一邊還要哄著我們對祂無理取鬧的要求。

我們人類總是無法看到大局,著眼點總是在 自己沒被滿足的需要,就好比Samuel沒辦法理解車上沒有熱水、高速公路不能隨便下來以及馬修哥已經疲累的事實。或許有人會說,這種狀況跟我們以及上帝 的關係不符呀?上帝不是萬能的嗎?他既不會累,也不會沒有沒有熱水而苦惱啊。但是,在某些時候,我們的需求就是沒有辦法應允。這些要求或許會危害神的國 度、危害到上帝看為珍貴的事物(像是人的自由意志)、甚至,大部分時候,危害到要求者自己,也就是上帝所珍愛的對象。

我一 直以來都過著錯誤且孤獨的日子。我把我自己與人群的連結切斷,為了保持『自己』的『純粹』。而孤單的痛苦長期扭曲我的靈魂,讓他變形到連我都感到恐懼的地 步。而我把一切的希望都放在另一半上面;只要我找到另一半,即使我都沒朋友我也不會孤獨了。而我靈魂變形的程度,即使在我信主後,上帝也沒馬上讓這團打了無數死結的扭曲繩索給解開。然而,我就把希望都放在上帝身上,不停的求告祂,請他賜給我另一半。當然,祂沒給。當時我無法理解,但隨著時間過往,我漸漸開 始明白,如果當時上帝給了,那狀況只會更糟......

因為我會把注意力轉移神,讓祂沒辦法繼續醫治我。

然後呢?上帝聽著我哭訴孤獨的痛苦,祂抓抓鼻子打個飽嗝,轉身就去做自己的事嗎?不!祂沒有!祂跟馬修哥一樣,現在不能給你ㄋㄟㄋㄟ,那我能給的都給你。上帝照顧我的 這段時間,有大神蹟有小神蹟、朋友數量不停的增長,他們的關心關懷也沒有停止、因著更了解祂更親近祂所帶來的喜樂、敬拜祂帶來的滿足……祂對我的安慰和鼓 勵從來沒有停過。就好像馬修哥了解到小Samuel在車上不能動彈、想睡又睡不著、肚子餓又沒牛奶喝的痛苦,上帝因著耶穌基督在人世間的受難,也了解到我 這長期孤獨所給我帶來那沉痛創傷。在正確的時候到來之前,祂不能給;祂能做的只是努力的哄著我,即使由大局來看,我只不過在無理取鬧。

我懂了,上帝。我不會再胡鬧了。所以等到下一個7-11時,祢會停下來泡ㄋㄟㄋㄟ給我喝吧?

 P.S. 1:車子下了高速公路時,不知怎麼著冒出了一個7-11;然而那個地點跟馬修哥預料的不符,他馬上用台語說「糟糕了!哪裡冒出一個7-11啊?大家快擋住別讓Samuel看到!」還好,上帝應該不會做出這種事……

P.S. 2:後來到了預定的7-11之後,大家下來買宵夜,馬修哥也泡牛奶給Samuel喝。但是Samuel被其他人泡麵的香味以及7-11花花綠綠的商品給吸 引,喝了兩口就不喝開始到處跑。馬修哥就兇他說「不行跟別人要吃的!乖乖把ㄋㄟㄋㄟ喝完!」我想哪天我跟老婆吵架而不想理她,或是對婚姻生活感到厭煩時, 上帝大概也會做出一樣的事……

後記:太久沒有煩惱單身和孤獨的事情了,所以都快忘了這個感覺(現在煩惱比較是大兒子睡不好老婆沒陪到小兒子放給他哭才可以讓他運動又學習不要控制父母但又怕放太久他心靈受創或是他生病了或是他大便了或是......),但是現在看,再比照過去的狀況,就真能了解,上帝知道,上帝介意,而且上帝說到做到。附上一張全家福來證明神的恩典。



插花與種樹


我所揀選的禁食不是要鬆開凶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嗎?以賽亞書58:6

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約翰福音15:1-2

我這次上部落,在我們早上起來的早禱時,跟我同組的小美跟我分享了一個困擾她的事:

「聖經裡面限制我們不能做這個又不能做那個,但是同時又說真理使我們得自由。這兩件事該怎麼相加?我還在學著調適。」

其實,我一直都知道這件事,但從來也沒細想過。這是件很複雜的事,而我不確定該怎麼簡單回答。我一開始試著想跟她詳細說,但說到一半,神賜給我一個比喻,就是插花和種樹的比喻。

插花和種樹,乍看之下好像很像,都是把植物從這裡移到那裡,都是在上面修修剪剪;但是實質上大不同。

插花是死的,是隨著插花者的意思,把它弄的很漂亮,但是過一陣子必要死掉,是沒有生命的。

種樹是活的,種樹者必須要順著樹的本性去灌溉, 施肥和修剪,樹才會活。而樹活之後,就會生長,結果,繁衍不止。

這就是不同所在。這個世界、惡者以及神,都會教導我們,懲罰我們,做不對的時候都會教訓我們,也都逐漸把我們塑形成另一種樣貌。那這之間有什麼不同?

這個世界以及惡者像插花。他們隨他們的意思來雕塑我們。又瘦身材又好才是好女人,所以你最好去減肥和整形。沒有錢你什麼都不是,所以你的價值觀就得向錢看。你人際關係不好,你該不會有毛病吧?有毛病就要自知啊。這是這世界的觀念,以及惡者的謊言。他們可能會把我們塑成醜陋的失敗者,好滿足他們貶低以及攻擊我們的慾望;或是把我們塑成光鮮亮麗的成功者,像那盆美麗的花朵,但裡面卻沒有生命;當死亡來臨時也只能化為塵土。


神對我們卻不是如此。神造我們,所以祂喜愛我們本來的樣式,會照著我們的本性來澆灌我們,給我們生命。我們可能不會光鮮亮麗,像是那些偉人;但是我們會有生命。我們會在這世上,以及天上,都能把耶穌賜給我們的活水江河給分賜出去;也有許多需要的人會因著我們裡面的耶穌而變得更幸福。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神痛恨這世界給我們的錯誤修剪。祂會盡祂所能,在不至於摧毀我們的痛苦之中,用祂聖潔的火燒我們,直到這世界以及惡者給我們錯誤的建造都消融之後,我們的新生命才會被建立。


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以弗所書4:21-24


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重裝教士電影心得


這次我們葡萄園家教會聚會在恩友中心,大家一起看『重裝教士』;這片是由一個非洲宣教士山姆喬德斯Sam Childers的真實故事改編:他原先是吸毒、酗酒的幫派份子,如何之後被上帝轉變成為了蘇丹的孤兒貢獻一生的偉人。而這部影片有兩個值得注意和學習的地方:

  1. 山姆為了保護孤兒院,而有使用武器和暴力來敵檔反叛軍-山姆堅持將孤兒院建造在叛軍橫行的地方,好讓受戰亂影響的孩子有個避難所;但是完成沒多久以後就被殘暴的叛軍燒成灰燼。後來他開始拿起武器,不僅僅只是防衛來襲的叛軍,若是有情報叛軍在孤兒院附近出沒,山姆和一些自由鬥士也會主動出擊。許多基督徒會認為上帝反對暴力也反對殺人,而像山姆這種宣教士無論如何都不該使用這種方法。但若是我們仔細研讀舊約,就看到上帝在許多時候為了幫助以色列人,呼召戰士和君王打敗敵軍。我們不該抱著憎恨去謀殺人,也要因著人類不但是上帝所創同時也有珍貴的上帝形象而不隨便傷害人;但若在某些極端的情況下,像是你得從強暴人的手中保護軟弱的人,暴力是不得已的。
上面的是電影劇照,但是這個是牧師本人喔

  1. 山姆服事到最後因為壓力和沮喪而逐漸偏離主的道路,甚至也傷害了不少的人;感謝主的是他最後還是回到了神的道路上。我們在服事主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許多困境,不管是現實上的還是心靈上的,我們都應該緊抓上帝,不要因著困難而偏離主的道路,反而要用信靠主來擊破這些患難和憂傷,跟著上帝一起朝著標竿前進。


總而言之,這部影片不但有劇情有動作裡面也有神的信息,是個不可多得的好片,在此推薦給大家。

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Q&A教室 (一) 為什麼上帝看不見又摸不著呢?


Q:上帝既然創造世界和天地萬物,祂應該很大很明顯才對啊?怎麼會肉眼看不見,雙手摸不著?如果祂是全能的,那為什麼又不顯現呢?

A: 這裡就要借用一個很多人拿來用的比喻。假設我們都是小魚,世界是魚缸,而上帝就是養魚的人。魚怎麼知道人類是存在的呢?你可以說,當然,沒有人去養,一缸 魚早就死光了吧?但是那些魚從生下來到死掉都不知道沒人養的魚缸是甚麼樣子,也從沒聽說過,他怎麼知道人沒養會怎麼樣呢?好,那往外看總會看到影子晃來晃 去吧?但是硬著頸項的魚也能辯稱說那只是來來去去的影子,毫無影響也毫無意義。好吧,那人把手放到水裡總行吧?但是還是有魚可以說,那只是剛好有膚色的巨 大物體進來又出去而已,怎麼能證明有人類呢?

而神和這世界的的關係也是如此。這個世界是神創造,也是神維持的。若是沒有 神,世界一定會出問題,就如同魚缸沒有人去維持一樣,就算魚沒馬上死光,來日也不多。神很多時候都很明顯的影響這世界,從聖經、歷史以及許多基督徒的個人 見證就可以知曉;但是就如同只看到人類的影子一般,許多人也可以辯解說這些不過是巧合、心裡作用、幻覺甚至是有心人士的捏造。最後,神甚至用超自然的奇蹟 干涉世界,但還是有人假裝沒有這回事,就好像連手都看到了,還說那只是膚色的木頭沉進來又浮出去。
最後,既然人這麼難理解 到上帝的存在,那上帝為什麼不自己顯現呢?回到魚缸的比喻。假設那人養的只是一群熱帶魚,而不是殺人鯨。如果人要整個跑進魚缸會怎麼樣?魚缸會炸掉、海草 會倒、石頭小屋會壓碎、有些魚會被壓爛、剩下的大概也很難活。上帝對人顯現也是差不多這樣。可能不至於會那麼具有毀滅性,但是帶著罪的我們若是完全的見到 上帝的榮光,可能會跟小魚一樣被壓爛。

不懂嗎?再一個比喻。假設上帝是X戰警的萬磁王,然後全世界就像是一個籃球那麼大,而上頭的人全部都是由細金屬粉構成的。嗯。上帝也不想讓你死啊。但是你太小了,祂稍微有點不快,念頭一動,你搞不好就受影響而毀掉了。能怎麼辦呢?只好保持安全距離啊。


所以啊,重點不在於上帝如何會輕鬆的讓你察覺,而是在你有沒有那個信心。只要你有,你遲早會看到。而且相信我,只要你在這路上夠久,你就會像那條聰明的魚兒,打死都不會相信人類不存在了。

不冷不熱


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啟示錄3:15-16

耶穌在講這句話時,是對著老底家教會講的。這個教會很有錢,會友們很富足,但是他們雖然自以為很好,但是在耶穌看來,是『不冷不熱』的,是要被『吐出去』的。

不冷不熱是甚麼意思?

我想,熱很好解釋,就是對耶穌火熱,對信仰認真。但是冷呢?冷有什麼好?我想這冷的意思,就是厭惡基督教,認真反對的人。

認真反對有甚麼好?大家可能會搞不懂。反對和排斥已經很糟了,『認真』反對和排斥不是更糟嗎?但是,大家要想想人心這個東西。要一個東西對你沒有任何影響力,不是要讓你討厭它,而是要對它冷漠,冷淡,或是忽視它。若是你對它認真,不管你喜歡或是厭惡,它對你的影響力都是很強的。回到信仰來,如果你只是隨便討厭,或是隨便接受,那你永遠也不會真正的認識信仰,也沒機會可以接觸耶穌,不管是一個支持者或是反對者。而若是你認真的反對,你必會認真看待基督教信仰,因為知己知彼百戰不怠,而認真反對的人會把基督教當敵人。

歷史上有許多認真反對的人,到後來都信主了,而且一信都信得比一開始就信的人還深入。因為不管抱著甚麼樣的心去接觸,只要是誠懇的,不管是正面負面,都會遇到耶穌。遇到耶穌之後,多半的人都會降伏在耶穌的愛和大能裡。我可以舉幾個例子:

英國有名的Alpha Program的牧師有見證,他當初會認真看聖經,是為了想找出錯誤。但是他看完四福音就信主了。

C.S. Lewis當初自認是無神論者,他那聰明的腦袋總是試著想找神不存在的證據。但是他最後發現,他怎麼推理結論都是神必然存在,而且是只有獨一真神,他也信主了。

我以前大學時代有個老師Paul Kelleher,他說他以前主修是進化論的。他本來研究聖經是因為基於辯論學的原則,對於反對派也該要試著去了解;他就試著去了解進化論的相反-創造論。然後他就信主了。

最後是我自己。本來我是真的很討厭基督教,但最後當我遇見主之後,我也信祂了。

所以要讓大家知道,耶穌並不在意認真的反對;當然,認真信祂自然是最棒的。耶穌不喜悅的,是隨隨便便的信,隨隨便便的反對;或是,最糟糕的,隨隨便便的覺得,基督教只是另外一個勸人為善的隨隨便便宗教。

如同張茂松牧師曾說的,不冷不熱,就是隨隨便便。


我們不要再當隨隨便便的度日子了。認真起來吧!

After Music Stops


最近我接觸到之前我很喜歡的福音饒舌歌手拉奎(Lecrae)的一首舊歌,叫做After Music Stops(音樂停止後),滿有感觸的,我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這首歌的副歌:
After the show, after the set, after the music stops what's next?
Will there be fellowship, prayer, disciples, will you open your bibles after the music stops.
After it’s over, after it ends, after the music stops, what then?
Will you understand that Christ is King? Or will you just like the words we sing after the music stops.

翻譯:
表演結束後,舞台熄燈後,當音樂停止後,接下來呢?
會有交通,禱告,門徒訓練嗎?你會在音樂停止後,去打開聖經嗎?
當它結束,當它結尾,當音樂停止後,然後呢?
你會理解基督是王嗎?還是你只是喜歡我的歌而已?
當音樂停止後。

聽這歌真的很感動。一般屬世的歌星,他們才不會管那些聽歌的人會怎麼樣。最好他們乖乖掏錢買CD,能來演唱會當然更好;美國一些基督教歌星也不一定好比較多,他們或許歌詞裡有耶穌,但是實際還是把這個當生意。

但拉奎不一樣,而且直白的就唱在歌裡。你喜歡我的歌嗎?但那不是重點;重點在你有因此真的去認識耶穌嗎?

這也提醒我們,很多信仰的事情,都要實際行出來,而不是空有接受而已。
這個讀經會很好,但讀經會結束之後呢?
這個禱告會很好,但禱告會結束之後呢?
這次講道講的好,但講道結束之後呢?
這本福音書寫的好,但是書看完之後呢?
這個特會辦得很好,但是特會結束之後呢?

在這些都結束之後,我們是回家天天背起十字架,讓耶穌從內心深處活到指頭尖端;還是就只是緬懷,然後去找下一本書/下一個特會/下一個講員?


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各書2:16-17

After the Music Stops

拉奎其他三首我有翻譯字幕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