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拿書一直都是我愛的書。我想不只我,很多人都相對對這個書信熟悉;而我猜這個故事也是出現在兒童主日學以及短片動畫裡面頻率最高的故事之一吧。畢竟你上次聽主日學講俄巴底亞書,或是在Youtube三分鐘的小動畫裡面看到以西結是甚麼時候呢?
不過,我得承認,這不見的是個好理解的書。除了裡面很直白的寓意『神連外邦人都愛』之外,我總覺得裡面有深刻的含意。所以在一次禮拜六晚上帶大家聚會時,我給了大家四個問題:
1.為什麼約拿要逃離神?
2. 魚腹中發生了甚麼事?為什麼約拿悔改?
3. 尼尼微城發生了甚麼事?
4. 約拿一直不聽神的話,為什麼是先知?為什麼神這麼愛他?
2. 魚腹中發生了甚麼事?為什麼約拿悔改?
3. 尼尼微城發生了甚麼事?
4. 約拿一直不聽神的話,為什麼是先知?為什麼神這麼愛他?
剛開始我只是因著方便才把問題PO上葡萄園的Line版,沒想到回應的人那麼多。所以我也統整一下,把我的心得以及我心目中的答案(畢竟有些答案是我的推測,不能算是標準)跟大家分享,最後才誕生出這篇文章。
因著目前的工作我周日時常無法聚會,所以開始會找一些網路講道來聽(有好的也歡迎推薦);後來接觸到劉曉庭牧師的八篇講道,都是在分析新舊約的一些人物和故事。裡面我最喜歡的是第一篇但以理,最不喜歡的就是約拿書。他把約拿講的一無是處,然後完全無法理解這人憑什麼當先知。但是我的想法跟他的想法不一樣,除了大衛鮑森的約拿書解經曾經講過「約拿會悖逆的理由並不單純」(他有解釋過為什麼,但當時我聽不懂,所以印象不深刻),所以我一直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後來還有神跟我說話,講有關掃羅王和約拿的事。
我過去曾經很害怕我跟掃羅王一樣。掃羅王在一次背逆之後,就被神厭棄,之後他的人生一路向下,直到他和他無辜的兒子死在戰場上。當然,現在我比較懂了,我就知道神其實很愛掃羅,用很多方法想挽回他,但因著掃羅自己的恐懼和不信,把自己帶入毀滅(有機會再跟大家談這個部分)。我當時也有這樣的恐懼。我一直覺得如同神對掃羅王的耐性有限一樣,神對我的耐性也有限。掃羅王在犯錯的時候,並不知道這個錯誤會導致毀滅;而我也覺得說不定哪一天我犯了一個什麼錯,然後神就會厭棄我,我就完了。所以我有一段時間一直活在律法主義的恐懼裡,直到有一次我把約拿書看完,神就對我說話。
神:「你覺得掃羅比較悖逆還是約拿比較悖逆?」
我:「約拿。」
神:「那為什麼掃羅會有這個下場,而約拿卻是先知?」
我想了想,就回答神說:「因為約拿愛祢。」
這個,就是我整個分享的重點,也是我四個問題主要想襯托出來的主題:
約拿跟神的關係非常好。好到一種地步,當神做出約拿無法認同的決定,約拿非拿命跟祂拼不可;因為神就是約拿的一切。
這就像是如果你朋友做出一個你打死不認同的決定,你或許會勸他,如果感情夠好可能會跟他吵一下,但最後如果他堅持,你還是會放他去。但若這人是你的另一半,那就不同了。非得吵到整個家翻過來,吵到其中一方讓步之前,這個爭執不會停止。而這就是約拿和神的關係。
但神所厭棄的掃羅卻不同。掃羅認同神,但不愛神,也不把神放在自己的中心。當神給他一個他不認同的命令,他沒問,沒反對,也沒質疑;而是陽奉陰違,命令做一半。而當撒母爾宣布神不要他當王時,他在意的卻只事先知要跟他一起回去獻祭,免得他沒面子。他重視與神表面的關係勝過實際的關係,而這是神所不喜悅的。
『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啟示錄三章15-16),熱的意思很好解,就是對神熱心;冷的意思我想就是跟約拿一樣,徹底不認同,徹底反對。神寧可我們冷或熱,因為不管冷或熱,我們的重心都在神身上,就算是反對也一樣,至少是因為太重視神而反對。但不冷不熱,就是隨隨便便。這樣也好,那樣也好,這樣就是不把神真的放在心上,只想做做樣子。
而耶穌不喜悅這件事到一種程度,祂說祂會把這樣子的基督徒給吐出去。
而我想,這也是約拿書給我們最好的提醒之一。